


一、
谁都没想到,当年一句“全国大赛见”,这一等就是27年。
很多人都以为,这辈子都没法在电视上,看到湘北五人组站在全国大赛的舞台上了。没想到,居然等来了电影版《灌篮高手》。
这也是为什么,《灌篮高手》全国上映那天,无数已经中年发福,甚至已经多年没摸过球的打工人,宁愿牺牲休息时间,也要去赶零点首映场。
为的就是给自己的青春,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。
但句号是画上了,至于完不完美,就因人而异了。
看完电影后,观众大体分为两波。
一波人觉得电影很好看。无论是对电影里人物的动作,还是剧情本身,都很满意。他们一边向朋友安利,一边感叹青春没有遗憾。
这波人有一个特点,就是普遍年纪偏小,90后居多。他们要么是第一次看灌篮高手,要么是没有追过漫画,也没有看过TV版。
还有一波人,当他们走出电影院时,你几乎能听见他们咬紧后槽牙的声音。他们表情凝重,拳头紧握。你要是问他们电影怎么样,他们恨不得喊上一句“井上雄彦,你个老贼,还我青春!”
这波人也有一个特点,普遍年纪偏大,70、80后居多。他们不仅看过TV版《灌篮高手》,很多人都追完了漫画。
电影版《灌篮高手》的口碑,之所以两极分化,主要区别就在于,是否看过之前的《灌篮高手》。
如果你没看过,那么大概率你觉得拍得还不错。如果你看过,那么很可能觉得,这就是一部“宫城良田回忆录”。
作为《灌篮高手》的忠实老粉,我是第二种观众。
二、
先替《灌篮高手》的老粉们吐个槽。
电影版《灌篮高手》有太多遗憾,其中最大的遗憾就是,没能听到那些一听就上头的经典BGM。
看了一部没有《我想大声说爱你》和《直到世界尽头》的灌篮高手,那种感觉就像,你本想租一个充满激情的片子,结果回来一看发现是动物世界。
不是一般难受。
另外,就是电影版画风与漫画有一点不同。虽然人物形象和动作都更加逼真,但昔日的梦中女神赤木晴子,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,完全长成了我意料之外的样子。
如果不是网上有人吐槽,我真的没反应过来,那个长得像高宫望的女生,是樱木花道爱得死去活来的晴子。
最后一点,也是很多人无法理解的一点就是,电影版的《灌篮高手》主人公,从樱木流川这个相爱相杀的逗比二人组,变成了宫城良田。
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吐槽,这不是《灌篮高手》,而是《宫城良田回忆录》。
其实这么改,我倒是能理解。
作为湘北五虎之一,宫城良田一直存在感很薄弱。只知道他和樱木一样,是一个问题少年,一路以来跟三井相爱相杀,最终在安西教练的感化下,成为湘北的一员。
但对于他的身世,以及为什么要打篮球,在之前的漫画里交代得不多。
所以电影版里补齐了这一块的空白。我们知道,宫城良田要打球,是继承了哥哥宫城宗太的遗愿。
但我不能理解的是,为什么要在比赛中穿插大量回忆片段。
当年《灌篮高手》之所以能成为国民级漫画,就是因为它既能让人捧腹大笑,又能让人热血沸腾。
我相信,即便过了二十多年,所有灌篮高手的老粉只要想起那句“教练,我想打篮球”,都会觉得热血沸腾。
但电影版,完全没有了以前的热血。
除了最后,樱木流川的世纪击掌之外,基本上没有燃的感觉。
尤其是,好不容易在比赛中感受到了一点紧张的氛围,然后就被突如其来的回忆打断。
就像是你准备进行最后冲刺,结果对面的人突然跟你说,不好意思,等一下。那种被强行打断的感觉,要多难受有多难受。
所以到了电影后半段,只要回忆片段一出现,电影院里就会亮起一些手机屏幕。
更离谱的就是,最后去美国与泽北对位的人,竟然不是流川枫,而是宫城良田。
无数的意料之外,导致电影版虽然弥补了老粉之前的遗憾,但它又以另一种方式,成为新的遗憾。
电影上映后,老粉们纷纷在网上各种吐槽,可新粉们却一脸懵逼,完全理解不了。
随着吐槽得多了,我想到另一个问题,为什么当年那么懂我们的井上雄彦,突然就不会画了?
有没有一种可能,是我们误会了井上雄彦?
三、
为什么老粉一直对《灌篮高手》念念不忘?
是因为现实生活里,已经有了太多的遗憾,不希望青春再留下遗憾。所以老粉们更想看的,是当初那个充满热血的《灌篮高手》。
是那个为了晴子一句话,就可以奋不顾身去打篮球。为了一个球,可以撞得头破血流的樱木花道。还有那个浪子回头,跪在安西教练面前,说“教练,我想打篮球”的天才少年三井寿。是那个赌上一切,一直扛着湘北在一直前进的大猩猩赤木刚宪。
之所以想看这些,是因为现实里的我们不能。
当初那群看《灌篮高手》的中年人,早已经被社会教会了权衡利弊。很多人不仅身材发福,多年都没摸过球。即便还有人继续打球,也已经不敢横冲直撞,生怕受伤。
因为一旦受伤,现实的压力就会压得你喘不过气来。
老粉们把最后一点梦想,寄托在井上雄彦身上,可他并没有给我们想要的。
或许就像他说的一样,这是一部全新的《灌篮高手》。
看完电影之后,我还有另一种感觉,井上雄彦似乎在跟以前的《灌篮高手》在做切割。
我相信,井上雄彦一定明白,只要用上《直到世界尽头》和《我想大声说爱你》,只要按照以前的路数继续写,就会有无数粉丝买单。
但他似乎想告诉我们另一个道理,没有一种成功,可以光靠热血。
就像很多人去参加同学聚会,是想看看当年不敢染指的班花,是否依旧动人。但现实就是,他们往往会大失所望。
井上雄彦似乎不希望,当年那些看漫画的人,还停留在对过去美好的幻想里。或许是因为这个,他才把赤木晴子画成了“高宫晴子”。
他仿佛是在告诉我们,我们都该长大了,我们也都已经长大了。
对过去美好的过度回忆,只会拖慢当下前进的脚步。只有跟过去告别,我们才能轻装上阵,走向更美好的未来。
所以,电影版《灌篮高手》上映后,虽然口碑不尽如人意,但评分依旧很高。我们虽然吐槽,但并不会真的去给打低分。
因为我们是在跟青春告别,而不是毁掉青春。我们是在告别那个曾经的热血少年,以及无法再重来的青春。
深刻的思路内容,令人耳目一新。